“風險評估”是指“保障作業人員等的安全、盡可能減少危害的安全確認方法”。即使沒有發生危險,也存在潛在的危險和危害。若將危險置之不顧,極有可能發生勞動災害。技術進步使人們得以使用多種多樣的機器設備和化學物質,其危險性和危害性也隨之變得多樣。另外,若想進一步減少勞動災害,重要的不是事后追責,而是事先實行安全衛生對策。ISO的基本安全標準已規定了風險評估的實施辦法,以下的流程圖就是ISO12100規定的風險評估步驟。風險評估一般會按以下步驟確認安全。
風險評估始于讓全體從業人員了解職場的風險、應對風險的對策及實際情況。然后用合理的方法決定應解決的風險的優先順序。另外,還要對已找到對策的風險進行評估,看是否已降低為可容許的風險,若風險沒有降低到可容許的范圍,則需研究該采取怎樣的保護措施。風險評估需要定期進行上述活動,直到風險降低到可容許范圍。
首先要考慮到作業失誤等誤操作的情況。限定對象機器的規格。明確機器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條件等使用上的限制*1,考慮空間上(安裝環境)的限制*2、時間上的限制*3等,決定由“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機器”到“什么時候”等。
例如,篩選出在工廠內作業或操作機器會導致的“危險”或“意外”,找出危險因素。使用針對作業人員的“詢問卡”或職場的“危險體驗筆記”等問卷調查可有效完成上述工作。
“危險源辨識”是指找出危險的原因。辨識(Identification)機器可能造成的各種危險(恒久存在的危險源、及無法預見的危險源)。例如,機器具有下列可預見的危險源。
另外,除上述危險源外,還有電危險源、熱危險源、噪音危險源、震動危險源、放射危險源、材料物質帶來的危險源、忽視人體工學造成的危險源等。
包括危險源在內的危險和危害與人接觸就會導致危險發生。例如對小零件進行開孔加工時,危險源就是加工的機器,人就是作業人員。這有可能會發生弄斷手指等的意外。
估算風險的大小和頻率。估算并非平均分和主觀意見,必須是能獲得成員認同的內容。另外,結果應用分數等數值表示,并以方便大家共享的形勢公布。估算的基準有“受傷或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生危險的頻率”、“靠近危險源的頻率”,需要根據這些項目的結果計算出對策的優先順序。
例1:嚴重程度“(2)重大”、可能性大小“(2)比較高”的估算示例
風險的評估是在風險評估的最終階段評估風險是否已降低到可容許的范圍。若風險沒有降低到可容許的范圍,則需研究該采取怎樣的保護措施。
具體的手段就是以通過風險估算計算出的“受傷或疾病的嚴重程度”、“發生危險的頻率”、“靠近危險源的頻率”等的數值為基礎,計算出評估分數(風險點數),決定風險等級。在決定風險等級時,建議制作出風險評估表等,進行對照。